青少年发展情况调研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少年发展情况调研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篇一
各会员企业:
自二〇〇九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划归省交通运输厅管理以后,我省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亮点纷呈、硕果累累的'可喜形势。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省已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列入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省交通运输厅正在制订《关于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并拟召开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为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在本会第九次会员大会讲话精神,全面总结交流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经验,推进“十二五”时期全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现对各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请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给予支持配合,组织有关人员提供如下材料和相关文件: 一、2017~2011年以来公交企业发展的概况;填写公交企业基本情况(附表一)。
二、总结材料。在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运营服务、节能减排、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应用、创建文明、加强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做法、成果及经验,以及“十二五”时期促进公交优先发展的目标、规划和措施。
三、专题论文报告。主要是各级政府领导、主管部门领导、企业领导、专家对行业或企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研究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及影视资料。
请于2011年12月30日前将上述材料报本会秘书处,并将其电子版发到本会邮箱。
附表一:公共汽(电)车企业综合统计表1
轨道交通企业综合统计表2
出租汽车企业综合统计表3
轮渡企业综合统计表4
青少年发展情况调研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篇二
1、坚定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因此,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坚定信心;抓好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不懈;推动整个产业再上新台阶艰苦努力。
2、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战略调整。
3、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扶,贯彻好、落实好县上已出台的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决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群体。
二是促,政府主要从政策资金、税收、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促进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行。
三是提,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四是建,在20xx年前,争取再新建年生产规模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龙头企业总个数由现在的4个增加到8个,年总产值能力由现在的1.2亿元上升到2亿元。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的主要推动力。积极推介、申报企业科技成果,争取省、市科技专款扶持,宣传组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劢科研院所、农业学校(院)、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入股和转让等形式与企业协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顶、尖产品的开发步子。企业要提取不低于总收入的1.5%科研经费,作为科技工作保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实力。
6、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
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科技投入等要向农产品加工业给予倾斜。
7、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青少年发展情况调研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篇三
五金产业是揭阳市三大主柱产业之一,在全市的整个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xx年8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揭阳市“中国五金基地市”称号。
为深入了解揭阳市五金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我通过查询网络、书籍以及报纸等方式对并总结出此篇调研报告。
发展历史
揭阳市五金生产的历史悠久,从清朝初期的“红炉打铁”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个年头。从发展阶段来看,揭阳市五金行业始于清代初期、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崛起与本世纪初。
清康熙时期,揭阳先民就开始了脚踏风箱打铁的生涯。清中后期,五金生产具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清代后期揭阳的五金手工作坊已达到了300多家,逐步形成了农用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装饰五金等主要门类,产品畅销潮汕平原乃至广东的珠三角等地。
到了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即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工厂,成为我国五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以建筑钢材为主导产品的小型钢铁企业迅速崛起。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揭阳市建市以后,五金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期。此时,揭阳市的五金不锈钢产业也开始真正起步,不锈钢的推广应用为全市五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五金不锈钢产业超常规发展,成为全市目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状
至xx14年底,全市有五金生产企业近3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近xx家,超5000万元企业近40家。其中,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五金不锈钢企业572家,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的总量约xx%,其总注册资本167836.06万元,个体户4080户。而五金不锈钢产业的从业人员超xx万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251.56万人的8%。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指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共675家,其中五金企业共72个,且五金不锈钢企业51个,分别占比例约10.7%和7.6%。
xx14年,全市五金企业总产值1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06.03亿元的xx.1%。其中,五金不锈钢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1%,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总产值的74.7%。“十五”期间,五金产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和五金不锈钢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均以30%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15.8%。
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161.9亿元,占全市产品销售收入300.35亿元的53.9%,占全省五金工业的32%。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实现销售额121.8亿元,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的75.2%,占全省五金工业的25%左右。
出口方面,全市五金产业年均出口创汇2.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11.32亿美元的21.2%。每年的五金出口额均以30%以上的递增速度高于全市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xx.4%和全国五金产品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6.44%。
揭阳市五金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五金出口业中地位突出。
揭阳市大部分五金企业在国内、国外都有自己的销售机构和销售网络,五金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2万多个办事处和销售点,揭阳市的五金产品不但畅销大江南北,还有大量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欧美、非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揭阳市五金产品年销售额占全省的32%,产品更是占据了广州市场的30%。
而五金不锈钢产品规模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市场,我市不锈钢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从国内、外两个市场看,xx14年,全市105户生产性不锈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销售收入27.3亿元,其中国内销售规模达到12.9亿元,出口14.4亿元,分别占47.3%和52.7%。
揭阳市的五金生产覆盖了下、中、上、顶游包括原材料、工业设计、模具制造、配件加工、成品制造、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产品以建筑五金、装饰五金、日用五金为主,涵盖建筑五金、装饰五金、家具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锁具五金、农用园林五金、铝制品、不锈钢制品、机械配件及其他工业产品配件等十六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有金属铰链,不锈钢、铁、铜合页,门夹,门吸,吊轮,导轨,抽屉锁,门锁,木工锯美,工刀,插销,紧固件,卫生间配件,卷尺,厨具,餐具,洁具,量具等)。揭阳五金产品种类齐全,型号配套,设计新颖,工艺独特,质量优良,在行业内有重要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建筑、装饰、日用、不锈钢制品等是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市场影响的特色门类,特别是不锈钢制品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而揭阳市从事装饰、家具五金制造的企业已达1500家,占全市五金企业总量的一半,其中较具规模的企业逾100家。
揭阳市五金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全市已建立与五金相关专业检测机构4家、省级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中心3个、科研开发中心48个、专门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223多人。还投巨资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如自动超声、清洗机、气压冲床、高频复底机、数控旋压机、真空吸气机、道轨拉机等先进设备,五金生产设备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和电脑数控自动化。截至xx14年底,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累计40亿元,开发新产品391种。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研发机构。现在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63个民营科技企业中,五金企业有23家,而五金不锈钢企业占了5家。
全市五金不锈钢产业中,高级工程师以上有36人,专业技术人才有5000多人。全市五金上网企业总共有629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上网企业就有141个。
在品牌商标方面,揭阳五金企业已获著名商标13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5个;五金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7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3个;另外还有行业名牌9个,著名商标6个,知名商标31个。全市五金不锈钢企业截至xx14年底在创建品牌方面投资累计已达到2.5亿多元。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拥有专利818个。
xx92年揭阳设立地级市,开始实施“工业立市”的战略,提出建设发达轻工业基地的城市发展目标,促使五金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市、区向周边县区辐射,形成了以揭东县、榕城区、东山区和揭阳经济试验(渔湖)区为主的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以五金不锈钢产业为依托,建设发展了梅云、仙桥、西马、榕东、月城、棉湖、磐东、城西、北河、乔南、乔东、乔西、塘埔等一大批五金专业镇、特色区(街)和专业村,形成了仙梅民营科技园、城西工业区、棉湖工业园区、东山工业园区、试验区民科区、揭东试验区工业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园区。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分布在榕城仙梅民科园、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揭东经济试验区等园区。另外还有许多的小作坊形成的五金制品和配件专业村,包括北河村、城西村、乔林村、西郊村等。
以上便是我这次关于揭阳市五金行业的调研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些年来五金行业的发展迅猛,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努力,五金行业将会越来越红火。
青少年发展情况调研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篇四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茶机械之于茶产业,正如发动机之于火车。作为全国茶叶重要产区,宣州区茶叶生产和加工环节机械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传统和规模。茶叶机械制造企业也一路相伴、共同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全区茶叶机械产业化发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先后到溪口、杨柳、洪林、孙埠等地茶叶生产企业、茶叶机械制造企业实地走访,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茶叶机械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到省内六安市金寨县、黄山市祁门县、徽州区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经过多年努力,全区茶叶机械产业化发展在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在省内处于第一方阵。全区现有茶叶机械生产企业7家,其中所生产产品进入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推广目录的共有6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年度累计生产加工机械近万台;主要涵盖红茶、绿茶、黄茶等单机加工及生产流水线;销售范围覆盖省内及贵州、云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实现年度产值約1亿元,纳税約500万元。
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绿源机械和三九茶机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开发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机械新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企业积极参加宣城市20xx年、20xx年和安徽省20xx年茶叶博览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全区茶叶机械制造企业共拥有专利104件。
20xx年,由绿源茶机投资的安徽茶之源机械研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投产后将实现年产5000台(套)机械产品目标。茶之源机械与安农大李尚庆教授(全国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研发团队合作,经过多年科技攻关,研究开发的最新一代采茶机已经取得关键性突破,在采摘环节的机械产品研发上抢占了先机,前景可期。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茶机产业化发展规划引导和政策帮扶、资金支持等方面明显滞后和不足,基本上企业发展主要以自身打拼为主,导致区内茶机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缺少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军本土企业。
多数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单一,多以茶叶加工环节机械为主、生产环节机械少,技术含量不高,生存的市场空间低端、狭窄。少数高新企业由于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在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化流水线产品设备研发投入方面不足,产品提档升级力度不够,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不快。加之茶机行业标准滞后,也客观上影响茶机企业规范化发展,几个茶机企业没能报团取暖,有时市场竞争无序,多款茶叶加工机械科技含量不高,易于模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即使取得专利证书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力度不够。如谢裕大等众多老字号茶叶生产企业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均产自浙江省,安徽省包括宣州区在内的茶机企业在高端茶机生产领域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我区绝大多数茶机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弱、装备水平低。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如三九茶机根据发展需要,亟需扩大厂区建设,虽然拟扩建区域涉及的土地已完成前期主要工作,但因为土地调规等手续未批复落实,只能延缓开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商机。
建议政府层面把扶持茶机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茶机械行业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机械科技含量,对那些勇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积极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聚焦发展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精准发力、落细落实。制定茶机产业化发展规划,力争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远谋近施;通过筹建茶机企业产业园、在两园区三集中工业区中划定一定区域建设园中园、“腾笼换鸟”把园区闲置厂房租赁给茶机企业等方式,破解企业扩大发展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问题,发挥企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农业专项资金,强化金融帮扶,鼓励涉农银行、担保机构加大对涉茶企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帮助茶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政府应加大农业部门招录涉茶专业技术人员力度,保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茶机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着眼,以优厚待遇聚人才用之。政府要服务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有机深化融合工作;引导扶持规模化茶叶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成为茶机企业产品研发的实验基地、展示基地,着力提升研发成果到市场运用的效能。茶机企业要聚焦茶叶采摘、植保、施肥等环节的机械研发短板,聚力科技攻关,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下好先手棋,抢占产品创新制高点,弯道超车开新局;向研发自动化的单机和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的流水线设备挺进,以实力定势力。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茶园标准化改造和管理工作力度,为茶机新产品在本区域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部门要做好茶机研发专利申报工作的服务。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沟通联系,力争更多茶机新产品纳入推广目录,确保购机补贴政策全面兑现、应补尽补。加大茶机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凯发官方的售后服务质量。政府搭台举办茶机博览会、茶机推广现场会、茶机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区域知名度,打造宣州茶机品牌。
青少年发展情况调研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篇五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硒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桥江乡富硒刺产业发展大致可为分三个阶段:1、2003-2004年为政府号召、群众尝试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虽大力倡导发展葡萄产业,但绝大部分群众畏于投资大,技术含量要求高,看不到市场前景,仅有部分农户零星栽植,尚未形成规模。2、2004-2005年为葡萄建园成效凸显,群众大面积栽植阶段。主要表现为初期栽植的果农,富硒刺葡萄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效益是种植水稻的六七十倍,群众诱于可观的利润,纷纷栽植,富硒刺产业初步形成。3、2006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体现在栽植面积成倍收长,产业规模进一步形成。截止2011年底,仅大桥江村葡萄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其中种植大户杨大和通过集约土地种植富硒刺葡萄10余亩,年经济效益达8万余元,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富硒刺葡萄的管理相较其他产业技术含量要求较高,通过县农业局农技专家指导,特别是乡葡萄协会对果农的培训、实地讲解、示范,使我乡广大果农管理技术日臻成熟,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新型果农纷纷涌现,果园单产及果品商品率显著提高。加之近年富硒刺葡萄市场价格看好,群众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富硒刺葡萄产业日渐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日益成为我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村一品战略的典型。
(三)主导地位初步形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富硒刺葡萄产业在我乡的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后盾。同时也促进了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果农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务农,科学种田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富硒刺葡萄产业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主导产业的引擎机。
(一)品种结构较单一,市场竞争优势不强。90%为中熟品种,缺乏早熟、晚熟品种。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不利于拉开时间差,提高葡萄价格。成熟期销售压力大;葡萄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跟不上,市场竞争力较低。
(二)技术开发滞后,优质苗木供应不足。与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乡在葡萄新品种引进上基本属于空白,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由于凯发官方的技术支持不够、优质苗木无法自给,导致个别村从外地引进的苗木质量无法保证或品种不对路,死苗现象时有发生。
(三)管理方式落后,种植规模发展受限。葡萄种植投入期较长,产前投入大。在成熟期前,每亩地投入至少在5000元左右。同时,由于葡萄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而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四)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我乡鲜食葡萄没有统一包装,缺乏终端销售网络;葡萄酒生产企业缺乏,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无法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
(一)加快土地集约,扩大种植规模。在巩固目前鲜食葡萄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围绕做强葡萄酒产业,重点通过土地集约加快葡萄种植示范区建设。按照县委政府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工业集群,建设长寿旅游名县的要求,积极推进葡萄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以 公司 协会 基地 农户 标准模式为主的种植基地建设。计划到2012年,大桥江乡实现建设富硒刺葡萄功能示范区4000亩。
(二)加快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改变以前重鲜食轻酿酒、重种植轻生产的做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葡萄协会为主体,加快发展葡萄附加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葡萄酒加工业,把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预计在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葡萄酒加工企业,签订统一购销合同,提高葡萄种植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示范区在葡萄销售中的话语权,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群众收入,丰富产业发展内涵。重点搞好上三区大桥江、托冲、文昌阁三个乡镇的`富硒刺葡萄生产项目建设,把上三区三个乡镇打造成富硒刺葡萄生产三角区。
(三)加强产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葡萄产业发展在乡域经济发展中已占有绝对比重,但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多依靠长期的经验进行种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利用葡萄协会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乡党委政府把统一规划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工作,输血与造血并重,努力培养学得了、干得好的技术型和营销管理型专业人才。二是高度重视品牌化经营。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产业和产品档次及效益的关键性因素。要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培育、维护富硒刺葡萄品牌。以葡萄酒品牌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投入,强化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1-2个在全县及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快葡萄保鲜库建设。建设葡萄保鲜库,可以实现葡萄的错季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四)在调优结构上狠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选择和搭配品种,重点发展晚熟和中熟优质鲜食葡萄,适度发展早熟葡萄。引导果农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力度,增强科技管理含量,努力提高果实商品率。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乡葡萄协会的作用,在加强对果农培训、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联系大型果品批发企业与农户签定购销式合同,发展订单式农业,切实解决果品销售难的问题,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