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案例15篇)
任务是指分配给某人或某组织的特定工作或职责。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要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体现。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经验并总结成果,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一
创新教育在教育界大力提倡、推广实验的同时,管理也要及时跟上,我认为可考虑以下二个方面,愿她能为创新教育添砖加瓦:
1.自我管理
要明白打分是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一种评价,而不应带有功利性;学生优良的、奖励表扬;非优良的、鼓励鞭策。
1.1分层评语打分制
1.2电信制
当前生活节凑快,以往的家访弊端.各种不便已显露出来,不利于家校相互沟通,电话与家长联系汇报,快捷、方便;不定期写信汇报学生在校的行为给家长,则详细周密;既可指出学生在校的情况,又可建议家长怎样配合默契引导;目前,应该以电信联系家长为主,家访为辅施实。这些行为可上升为制度.规定,利于执行施实,并且运作成本低;当然用发电邮更快捷,但相对成本高。没有上升为制度、规定,就不利于执行施实,易半途夭折。
1.3调节内部磨擦,建立事件留言制度
每一件事的决策,不同的人,观点总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越大,事件执行起来就越难务实!留言制度可最大限度解决这一问题:领导与职工不签名对话,领导留言用绿纸,职工留言用红纸,每一件事会议后,决策前,可以同时留言也可以不同时留言,都放于同一位置,方便同事之间交换对某事的不同风见解;利于解疑,缓解人际关系紧张与隔阂.及时调整策略方法,集思广益,又避免面对面难堪。
日常事务照样可以这样执行。
2.社会化辅助
2.1家长会辅助参与
家长会,即为辅助学校教育学生而出谋划策,并近距离监督学校工作,开展有集中组织的家长发言团体。它对学校某项教学开展出格,有权向主管教育部门反映,有义务提出教学开展建议,有义务协助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有权力以书面形式或电话形式指出某某教师的不务正业,排列事实,公布于众。家长会的成立与运作:由教育主管部授权,并由村委或居委领导的离退休干部为骨干,有知识、素质高能力强的家长为成员,可随时欢迎关心教育的家长参加(愿辅助教育的干部可在退休年龄上给予适度放宽)。运作:(1).阅读校长工作计划、总结,阅读教师工作计划、总结;对照校长、教师日常工作以监督。(2).不定期收集反馈大多数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日常行为传送于学校。(3).对所在村委或居委范围内上班的教师们的出勤情况,某特定教师有异议,可先在家长会上议论后与该学校对话,以及面对面的对话,共同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4).每学年家长们在家长会上评出该校的总体提升学生素质的能力如何;评出优、良、一般、差、的教师,并列出具体事例(包括成绩与不足处)予公布或一并报教育主管部门.(5).协助学校搞基础建设,开展校外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辅助参与教育中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将替代一部分教育督导部门的事务。当然,授权家长会的事务不能过多,要摸索前进,渐渐扩展;总之,家长会的运作以有利于学校内部的工作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名望。
2.2吸纳辅助教师
创新教育的推广、深入,学生不只是在课堂40分钟内活动,校内活动,锻炼;他们的视野将更广,更深,变得复杂多样;迫切需要有耐心,看起来慈爱,可信,稳重的人来扶助,解答。而当前与不久的将来,退休干部将会大增,而且大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技艺高超;吸纳他们帮助辅助学生、操作,实践,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传授技艺,解答学生的疑问等。辅助时间可一星期几个小时或几个半天,根据辅助工作量与实际工作时间在退休待遇上可适当放宽(退休的年龄放宽退休金放宽等)。选聘他们中有特长的,教导学生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在辅助教师、在职教师双层教诲下,会感觉学习宽松舒畅;学生有疑惑时,他有双向选择:可以问此教师也可以问彼教师。
不解决管理问题,仍然用应试教育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新问题,将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推广、发展、深入;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师资力量、技术、资金,将不再是制约创新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制定一套完整,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以保持创新教育稳定、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教育应在自我创新与社会辅助二方面加强,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就本质来说是内因与外因的问题,不能只狠抓一方面。
好的管理制度让工作风调雨顺,坏的管理制度让工作水痩山寒。
2)注释:假如某班有数位学生:分成若干组,(为了便于解说)取4位学生一组:甲乙丙丁;给甲打分,乙打60分,丙打80分,丁打90分,则甲应为平均分76.67分;甲自己不给自己打分,但可以给同一组的同学打分,依此类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对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阐述了中职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创新观点。
关键词学生管理创新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亿万有技术、有文化、懂操作、会干活非常实用型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招生生源严重不足,学生的自身素质直线下滑,招生市场恶意竞争。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发展、如何保持特色,如何将招进的中职学生教好、学好、管好,培养合格而且用人单位非常欢迎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学管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就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总目标,遵循“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完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彻底改变单纯说教、疲于应付、遇事救火的被动学生管理,探索一条充满人文管理和多姿多彩符合当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
一、开展校园人文管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2、开展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效果,能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境界。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在校内开展美育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管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二、组织多姿多彩课外活动,丰富校园学生文化生活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他们青春阳光、精力旺盛、追求时尚、思想敏锐,盲从好动。学习目的不明确,人生目标定位不确定。过剩的精力使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自己的活动方式,有些学生沉迷于不利于健康成长的娱乐活动,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学校小环境的原因,有自身思想意识的驱动等等。因此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双休日第二课堂活动迫在眉睫,开展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创业教育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创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人要适应社会,人人要面对社会,人们的价值观需要不断地调整来适应社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亿万一线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培养文化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一定要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强化个人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要使同学明白:毕业后进入社会不仅仅是就业,而且根据自己的能力实力还可以创业。当然中职生就业难,劳动技术含量低,是不争的事实。 1、提高专业知识认识,强化职业意识教育。通过专业学习和操作实习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就业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3、进行求职就业培训。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向学生介绍劳动就业等相关信息,指导学生参与应聘体验,评价学生求职应聘的成功率和不足。请从本校毕业在就业、创业中成功的学生,回校介绍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和经验。
四、创建学管工作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
科学规范学管工作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加强班主任的工作的责任心,增强班主任管理服务意识,细化班主任工作职责,鼓励班主任工作的超前性、预见性,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呼唤师生互动真诚交往,精细管理、教书育人,服务学生、关爱学生。
1、制定可操作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学生行为规范细则、文明礼仪用语、班规班纪、奖惩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
2、推行班级目标管理。班主任需要用一定精力深入到班中和班干部一起抓管理抓细节抓落实。讲评班级目标管理时用标准说话、用具体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
3、引导学生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4、班主任工作折射出班主任的责任心、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必须娴熟地运用班主任工作规律开展班级工作和创新管理模式。选配班主任的条件,第一是素质全面、有活力、有热情、有爱心;第二是进行岗前培训;第三是明确职责;第四是严格管理和考评制度;第五是奖惩分明;第六学校也可考虑实行专职班主任或专业学科班主任制度。第七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
总之,中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管工作的创新。中职学校要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群策群力,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细化学管理工作职责,鼓励和发挥人的因素,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学生管理服务创新,呼唤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创新、去思考学管工作,才能开创学管工作新局面。
曹如合,男,湖北十堰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高职大专部教务科,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类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三
1、政事分开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4、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
5、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探论
6、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7、法治理念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8、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
9、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
10、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1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12、“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1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党员教育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
14、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其启示
15、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1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
17、中外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18、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19、中外教育管理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
20、专业化视野下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研究
21、学校发展阶段论视野下的教师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2、学校管理咨询研究
23、强势学校管理的教育伦理学思考
24、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
25、学校营销的实施策略研究
26、我国中学性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27、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28、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29、中国与瑞典_美国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30、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31、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与走向研究
32、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33、基于教育券制度的基础教育投入政策研究
34、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
35、教育领域预算外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公共财政下我国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37、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
38、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约束机制研究
39、论公共财政下基础教育的供给问题
40、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伦理解读与建构
41、教育券的制度特色_适应性与对中国的启示
42、“以校为本”发展性督导评价研究
43、劳动力流动与政府教育投资的收益_模型与政策
44、教育策划促进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有关研究
45、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价值与运作
46、学校领导的伦理审视
47、学校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48、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机制研究
49、校长问责制初探
50、名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探析
51、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52、校长_教师有效沟通研究
53、教育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理论建构
5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
55、转型时期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范式的转变
56、关于教育行政职能的研究
57、大学中介性组织研究
58、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
59、管理体制视野中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60、关于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61、西部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研究
62、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63、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64、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的经济分析
65、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
66、在沪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对闵行区的个案研究
67、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68、教育局长的领导有效性
69、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制研究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高中教育经费问题研究
71、教育改革市场趋向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72、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券比较研究
73、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4、政府向义务教育学校拨款方式的研究
75、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构想
76、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77、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
78、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79、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
80、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81、学生管理: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
82、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83、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
84、笔墨下的学校管理:教师视野下某所学校文件的实地研究
85、论校长成长的教育叙事研究
86、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政策建议
87、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研究
88、个人功能差异研究及初步应用
89、校长个性与学校特色
90、《周易》与现代教育管理
91、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初论
92、教育管理本土化问题研究
93、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94、规避教育决策失误的问责制度研究
95、学校空间变革研究
96、学校品牌的视觉形象研究
97、现代学校规训制度研究
98、试论学校品牌的管理
99、学校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100、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四
1.1从宏观角度来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常是指,在依据相关的规定与原则的基础上,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机构以及管理权限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划分与调整。管理机制的创新与改革,能够促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全新的且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机制,并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促使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明确,且包其能够并向着协调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全面的发挥三者之间的性能与作用,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一定的推动力。
1.2从高职院校内部来看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其所遵循的主要创新目标是,全面建立起能够更加适应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建立起高职院校科学且灵活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就要求其必须全面提高学校内部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机构,并进一步明确学校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提高,并努力完善后勤服务水平等。例如我市某高职院校,专业的管理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导致出现了专业重复的现象,专业名称各不相同,但是教学内容没有过大的差异,该校虽然有大量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却大致相同,即使有区别也是大同小异,这种情况就是学校领导对内部管理不协调造成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学校自然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1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
由于政府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预力度过大,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再加上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与控制过于具体,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受到限制。所以说,要想更加全面而又具体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工作,就要求其必须及时的转换管理模式,降低政府部门的控制力度,来促使其能够更加自主的探寻相关的创新改革方法与政策[5]。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来促使地方的建设活动能够更加全面的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全面配合并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2.2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
现阶段,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影响作用,使得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全面的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使其形成更高的社会竞争力,就要求其在全面进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努力提高自身在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能够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2.3努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努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是改革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将其内部的各个管理机构依据其实际的职能作用,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并确保各个层次之间能够对其自身的责任与分工进行深入的明确与掌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时,必须要充分的依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全面的结合其特有的地域特点,将自身的教育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用于促进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其内部管理质量合理提升的重要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往往还缺乏清晰的管理权限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改革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时,要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并进一步建立起全面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从而确保其能够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更好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工作。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五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一)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今社会一日千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一切都冲击着大学生,而我国常常以考试成绩的高低、知识占有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人际交往、恋爱、人格发展、价值取向、择业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心理困惑,特别是近年来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有许多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自理、自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较差,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差,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者:彭锦屏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刊名:企业经济pku英文刊名:enterprise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b84关键词: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六
从我国目前从事旅游行业的实际人数来看,还远远低于实际需要的人数。旅游行业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关系到旅游行业的未来,如果我国不对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进行发展和创新,就无法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力量。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上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这跟国外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相比还有许多缺陷。从美国等国家在旅游管理教育上的成果来看,我国需要深入学习。因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需要对国外成果进行吸收,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推动我国旅游行业持久而快速地发展和壮大。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在旅游行业所具有的竞争实力,也是制约国家和地区在旅游行业上是否能够获得长远进步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国从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入手,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并且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水平。
我国要想推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并且对其进行创新,就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我国需要改变旅游管理教育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其进行全新的诠释。以前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思想是比较被动的,注重理论知识。如今各个学校应该树立积极主动的教育思想,结合理论和实践,并且联系科学研究,提高旅游管理的教育层次。各个学校需要突破学校教育的界限,不再把学校作为旅游管理教育的唯一场所,而是联系社会上各个旅行社、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信息,并且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实习平台。其次,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教师队伍,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大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教师的水平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同时不利于教育的创新。所以,各个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旅游管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并且给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社会见闻,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理论教学的开展。教师是促进旅游管理教育获得发展并且得以创新的实践者,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上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急切需要更加优秀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但是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各个学校应该不断推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对旅游管理的教学思想、手段、课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塑造出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为我国旅游行业提供中坚力量,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获得长远的进步。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七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事业已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下,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旅游人才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旅游人才却相当匮乏。在旅游行业中,高素质的专业旅游人才在其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本文作者以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为基点,对其发展与创新予以了探讨。就旅游管理而言,它没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时期却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也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就其教育模式、教育观念而言,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无法为旅游行业输送更多综合型应用人才,严重阻碍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可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其发展与创新予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要使旅游管理教育得以更好地发展创新,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以此,为采取可行的策略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就其存在的问题而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没有合理化的课程设置。
在新形势下,很多高校没有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构建对应的教学实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更好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结合行业动态和专业动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当下该专业的市场动态变化,无法做出合理化的职业规划。此外,课程设置不具有其创新性,主要以传统型教学模式为主,无法与新时期市场发展变化相融合,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的客观需求,也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陷入就业难的局面。
(二)高校已有的教育水平不高。
旅游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很多专业息息相关。但高校并没有以旅游学科特点为纽带,完善对应的硬件设备,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较好的教学实习环境。在高校中,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不能很好的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客观需求。主要是因为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很多学校并没有对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起重视,经常安排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课程教学内容不够专业化,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就旅游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而言,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其发展与创新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下,旅游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是培养一批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其客观需求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发展与创新策略予以了探讨。
(一)强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专业特点为媒介,提高专业教师聘用要求。聘用人员需要从事相关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化的学科教学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胜任相关专业教学的能力,不断优化旅游专业教师结构,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要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进行再教育学习,不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完善理论知识结构,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激励教师进行深造学习。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聘请一些旅游专业领域中的教授、专家到学校中教学,通过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化的技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训,不断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做好职业规划。进而 ,不断优化重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教育。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高校要以教学大纲为媒介,以市场动态变化为桥梁,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制定课程教学方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把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在此基础上,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具有其稳定性,强化学生实践训练,能够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相融合,协调发展。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客观、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与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以此为基础,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使专业人才方面具有明确化的目标,培养更多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全新的择业观念,服务意识,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不断优化创新旅游管理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能够改变高校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它有利于充分展现新课标的客观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成为新时期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此,使我国旅游教育管理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真正走上素质教育发展的道路。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八
2、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后如何进行工程报价
3、工程量清单计价与统报价模式比较研究
4、加入世贸对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影响
5、浅谈投标报价策略及报价技巧
6、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7、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8、注重工程结算提高索赔意识
9、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制度的认识
10、编制预结算过程中几个疑难问题之我见
11、运用预算电算化软件的一些体会
12、工程量清单与无标底招标的一些思考
13、浅谈工程项目内部成本控制及措施
14、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15、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16、如何进行项目成本管理
17、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
18、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对策
19、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粗探
20、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思考
21、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趋势
22、试论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
23、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企业投标报价问题的研究
24、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分析
25、浅谈建筑企业成本控制
26、工程拖欠款现象——建筑业的“顽症”
27、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的研究
28、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29、土建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方法
30、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前景
31、浅谈施工项目管理
32、工程索赔方法探讨/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九
当前,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摇篮,如何让这些未来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使之自觉行动起来,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关注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他们的思维彻底走出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对立的误区,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大学教育中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中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
环境经营是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活动。环境经营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从原材料购买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全过程。环境经营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综合性是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把环境经营纳入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就是在研究生中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教育和教学,其主要任务是依托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变规律,揭示现代企业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探究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企业环境经营的相关措施,满足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把环境经营纳入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目的是在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低碳环保特色,培养既掌握管理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知企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高级管理者。
把环境经营纳入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创新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环境经营课题组为依托,以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构建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研究内容涉及环境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冶金企业环境问题等领域,按照开设环境经营课程—开设环境经营学术前沿报告—召开环境经营研讨会—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等思路展开研究。
(一)成立环境经营课题组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于20xx年12月成立了由来自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等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的环境经营课题组。课题组充分体现了环境经营依托工科、立足冶金、学科交叉、低碳环保的学科特色。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把握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国家关于环保法律法规,编写环境经营学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开设环境经营前沿讲座、科学研究、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在研究生中开设《环境经营》课程及前沿报告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中开设《环境经营》必修课和前沿报告。课程内容包括:环境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环境信息化管理、环境经营经济评价、环境经营监察等。前沿报告主要涉及当前关于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环境经营》课程及前沿报告均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课题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专题。
(三)组织召开环境经营研讨会
为促进环境经营学术交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经营理念,环境经营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环境经营研讨会:20xx年4月,组织召开了以“环境经营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日学术研讨会。20xx年7月,组织召开了以“环境经营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辽宁省管理年会,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全体参加了这两次学术研讨会。20xx年3月,组织召开了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主题仍然是“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校首次开展的以研究生为参加主体的学术性研讨会,旨在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感情友谊,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挖掘自己的科研潜力,使一些优秀的研究生脱颖而出。
本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主题下设置了四个分主题,在每一个分主题下又给出了参考题目。第一个分主题是“环境经营战略与策略的思考”。参考题目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环境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清洁生产;环境营销;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环境经营的监管;环境会计;环境信息管理;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等。第二个分主题是“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参考题目包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制度机制的构建;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选择机制的构建;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个分主题是“环境经营的技术经济评价”。参考题目包括: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探析;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研究;工业企业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企业环境经济效益的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框架下企业环境行为的改进。第四个分主题是“环境经营的国际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参考题目包括:日本企业环境经营的理念;美国企业的环境经营对我国的启示;韩国环境经营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环境经营的现状分析;中日韩环境经营的比较分析;国内外环境经营案例分析;环境会计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分析;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管理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营销模式——绿色营销;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物流模式——环境物流;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信息模式——环境信息管理等。此次学术研讨会要求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研一和研二的学生全体参加,按照给定论文模板每人撰写一篇与研讨会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编辑出版论文集,并通过匿名评审的方法评出研讨会期间发言的学术论文,由作者在研讨会上进行宣讲,导师及相关人员担任评委及点评专家。根据评选结果评出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并给予相关奖励。
(四)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与硕士论文选题与撰写相结合
环境经营课题组在开展环境经营教学的同时,以高碳企业环境经营为研究方向开展了环境经营方面的科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经营理念;发达国家高碳企业环境经营经验分析;高碳企业对环境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原因分析;高碳企业清洁生产理论、绿色营销理论、绿色物流理论、绿色信息化、环境经营评价等,所有的科学研究均以钢铁企业为例进行。研究生在学习环境经营课程和听取环境经营方面的前沿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在硕士论文选题时部分同学选择了环境经营方面的题目。如20xx级学生的硕士论文“辽宁省电力行业碳排放评价体系研究”、“鞍山钢铁公司环境经营模式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等;20xx级研究生的“钢铁企业绿色营销模式研究”、“钢铁企业绿色定价方法研究”、“钢铁企业环境责任研究”等。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再应用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五)组织开展环境经营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研究生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准备开展的活动有:“构建低碳社会我先行”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节约能源从我做起”、“拾垃圾构建环境友好型校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以“践行低碳路线,创造绿色明天”为主题的环境经营活动周活动,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呼吁保护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会极大提高管理学院研究生及其他学生的环保意识,加深了研究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会对构建低碳环保型校园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前沿知识
环境经营是企业最新的经营战略,国内很多企业刚刚引进,并处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如何将工商管理学科各专业方向与这一前沿成果紧密结合,并向研究生传授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采用前沿讲座和召开学生研讨会的形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有关环境经营的前沿知识,掌握了最新的研究动态,而且这也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火花”的一种方式。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环境经营课题组成员在进行前沿报告的过程中会涉及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在掌握前沿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掌握了研究方法就掌握了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分析研究问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解释力,从而提高硕士论文的质量,并且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研究生参与环境经营方面的前沿报告、科学研究、撰写硕士论文以及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提升了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获得了环境经营与企业环境问题的真实信息,了解了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获得了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机会,真正实现了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目标;在相关材料的总结撰写过程中,提升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研究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十
学校管理“品”字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人才”之首是“人”的素质,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是构成人才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校长,要着眼于迎接21世纪世界性的经济、科技竞争的挑战,抓好学校管理工作,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在工作中我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内容:科研、质量、活动。这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稳固的“品”字结构。(管理的原理来自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科研、质量、活动就相当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这儿,我把它称为“品”字结构。)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
学校科研管理
一、反思
学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方法论――反思。反思,思考,省察过去,着重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励将来。也指:回过头来对往事进行深入地思考,以求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将认识、言行提高一步。“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能使我们认识问题的要害。抓住问题的实质,带动思维的发展,培养科研的意识和习惯。
回顾1984年,在邓小平“三个面向”重要思想指引下,我校在济南市率先进行“小学和谐教育”实验,历经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学校鉴定和验收的省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该项实验达到了省内小学和谐教育实验的领先水平,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有重要推广价值。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但通过教育科研,更新了教育观念对我们以后的办学有很大的启发:
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师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发展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要想真正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从更为广泛意义上来说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科研实验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搞好科研实验,是时代的需要。
二、发展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将逐渐向真理接近。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时期里,人们不可能终极真理。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也同样如此,都要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认识过程,向前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的时代,知识超速积累和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正发生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人们超越通常的知识序列,直接面对现代生活的要求,要求人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手段,独立、灵活、创造性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适应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终身学习能力也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在10月25日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决定:从起,用5到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我校利用闭路电视系统和古今中外经典电影,开展“电影进课堂”的实验。通过这个尝试,成功的把娱乐转化为教育教学,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观赏自己喜爱的电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思想教育,获取知识。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和山东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同时,我校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了“九五”重点子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验,该实验的成功开展,使我校的教育现代化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现代技术示范学校。
学校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生存的立足之本。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且鼓励分管校长、主任及学科组长都制定各项目标,并使其发现自身活动的价值。我们根据相应的目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重点从内容、形式、过程、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内容 “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决定,“把与生命有关的外延又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测试中,我们注意突出一个“实”字,即着眼于终身教育的要求,着手于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采取层层落实,段段把关,年年提高,确保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形式 “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的过程中,力求形式灵活多样,通过看:看试卷,听:听推门课,查:查作业,问:调查问卷,评:作业展评,赛:组织各种能力竞赛,广泛地、多层次地、全方位地了解能力培养情况。
三、过程 “严”
为确保把好质量关,有校长亲自组成质量检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检测内容主要靠“数据管理”,要求所有人“用事实说话”。要求测评试卷不能凭经验命题,不能人为改动或凭主观臆断来解释标准。
四、方法 “巧”
方法来自于实践的积累,经验的迸发,思考的顿悟。检查小组不断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与学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力求方法巧妙、简明。例如检测学生语言能力时,我们巧妙创设说话的情境,营造说话的氛围,真实地再现了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抓能力测试,能帮助我们了解测试效果,反馈教与学的综合信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我校也连续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并成为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活动管理
学校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提供广泛的经验世界的可能性。经验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一所学校,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经验生活的机会,它就不可能使他们真正地成为未来的人才。“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道理就是如此,我们非常重视活动育人: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师生中开展学“五知”做“五小”这一特色教育活动(五知,知悠久历史,知灿烂文化,知国情大事,知民族精神,知英雄模范;五小,做爱中华的小学人,讲文明的小公民,爱学校的小主人,爱集体的小卫士,孝父母的小帮手)。活动使学生既了解了祖国历史上的荣与辱,又看到了祖国今天的发展与振兴,从而更加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
2、学会共同合作活动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十一
在长期从事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立项申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改革子项目进行了监督与管理,虽较好地把握了学院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全局,在项目总体推进和重点项目成果的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新颖”轻“解题”。在立项过程中,部分申报教师高度重视项目提法新颖,“高洋上”的名字吸引审批者眼球,并过分注重以项目表现本身教学工作业绩及未来教学理念,却忽略教育改革项目的本质是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学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不足,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2。重“管理”轻“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子项目的管理,通过多次评审和不断督促等多种方式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进度,把控项目研究质量,对项目研究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评审有余但指导不足,子项目各自为战但统筹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在整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3。重“获奖”轻“实效”。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总结验收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以发表论文、项目获奖作为成果考评的最主要手段,以获奖数量和大小作为衡量项目成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不仅在于通过项目研究和建设的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理论的提升,还应注重项目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深入推荐项目研究,强化实践探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法且促进学生培养的教育改革项目才是真正的优秀项目。
4。重“结题”轻“推广”。教育改革项目以申报立项为开始,以结题验收为完结的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改革项目难以起到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教育改革项目的管理必须顺利“申报立项—项目建设—结题验收”,只是教育改革项目的研究过程,“项目试点—问题反馈—推广实施”才是教育教育改革项目深化过程的意识,注重将这两个方面连贯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改革项目建设的作用。
二、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思考
学院要不断完善教育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模式,打破“断点式”、“终结式”项目管理的藩篱,牢牢树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导向,和“真研真改真落实”的原则标准,形成贯通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成果验收和示范推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注重明确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管理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角色,做到动态把握、及时督导、灵活协调、多元评价等,使项目管理由被动变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完成好且有实效。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十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育不再只是注重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而是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中对推动终身教育机制深化发展,契合社会岗位现实需求,凸显高教人本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教育管理仍然存在目标不明、保障不力、方式单一、交互不通等问题。对此,应结合社会就业市场长效需求,通过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联合社会企业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理念
一、在教育管理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
1.推动终身教育机制的深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人才为核心竞争要素的国际资本博弈将高校教育置于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中,以终身教育机制为依托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下教育管理的新理念。一方面,趋于交叉融合的现代化学科知识体系处于高速动态变化中,传统教育机制下单纯关注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模式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终身教育机制改革与完善成为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人才素质的关注不再单纯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于个体学习工作的始终。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所担负的教育重任不仅在于传授专业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契合社会对高校人才输出的需求
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是素质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信息时代下以科学技术为推力的社会职能需求瞬息万变,专业学科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使得具备某一类学科知识的大学生难以持久适应岗位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构建基于社会岗位动态需求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进入社会后能够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知识体系。这对提高高校人才输出的社会匹配度与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凸显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价值
可持续学习、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于学生而言也符合以人为本的个体发展规律。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关注学生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非短期的专业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在全面、准确认识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专业价值观,并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制订校内学习计划以及社会就业方向。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内在挖掘与激发,倡导学生自主尝试以自身专业为中心的边缘学科知识探索,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书籍并培育创新创造意识。这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管理运用中的现存问题
1.教育管理目标导向不明
尽管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广泛普及到了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中,但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尚缺乏明确的导向。一方面,高校高层教育管理决策者以及基层教学工作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当前高校教育目标仍停留于专业知识教学阶段,强调毕业生的短期就业率或学术科研水平,对学生工作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关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考核结构等方面。其原因在于多数高校教育管理者缺乏必备的可持续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增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的难度。在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市场形势下,多数毕业生难以保持理性的专业学习目标和长期的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择业、就业时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过分关注短期福利待遇和薪酬高低,不能理性分析职位稳定性及其与自身的匹配度。
2.教育管理保障建设不力
当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的高校教育管理软硬件保障基础尚未形成稳固的体系。一方面,多数高校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已经成熟的教学体制下,导致用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各类资源、设施、师资等基础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有限的教育经费制约了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难以针对高校毕业生形成跟踪式的可持续教育;此外,现有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教育管理的导向性没有落实到制度规范层面。由于缺乏强制性条款规制,教学活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执行标准。许多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是停留于口号层面,或者在执行时往往虎头蛇尾,难以形成常态化长效性可持续教育机制。
3.教育管理方式创新不足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学生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灵活应变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差异化教育手段,这就要求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遵循多样、民主、统一、创新的原则。而当前的教育管理方式仍存在机动不足、因循守旧、专制僵化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式授课仍是教学活动的主流形式,没有体现民主性和参与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前瞻、先进的职业规划意识以及灵活、交互的专业吸取方法,只有在开明、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动性才能被充分激发,所有学生遵循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教育管理反馈交互不强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培育,更关注学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状态,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大多局限于高校内部,对学生就业后的从业反馈信息关注不足。一方面,尽管多数高校已经建成了校企联合教育机制,但双方合作的实质大多局限于学生实习、定向就业等,高校对学生从业期间的职位稳定性、专业技能提升状况、实践操作水平等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学生与教育管理之间的交互对话十分有限,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教育管理措施之间通常存在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后学生的职位流动性和企业流动性较大,而学生与高校之间缺乏稳定畅通的交互渠道。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1.确定以适应社会长效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管理目标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不可关起门来搞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现实需求做好导向工作。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意识。封闭式的教育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形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相接轨,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应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针对性需求,从而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教学思路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的,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机制时应着眼于社会长效需求,而非单纯关注本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
2.不断充实和巩固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基础保障
一方面,通过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健全可持续发展教育所依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社会实践基地、科研实验场所等。为专业学科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落实到条款规范中,制定严格的教学活动执行标准和明确的绩效评估方式,以此督促教师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建设一支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加强对现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教育理念先进、具有前瞻性的年轻教师,为教育管理注入新生力量。
3.采用民主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方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结合学生的多样化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采取针对性的多样化教育管理方式。首先,教育管理者应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获取学生的现实诉求,尊重学生对教育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其次,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专业学习选择。再次,关注教育管理的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制定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方略的同时,针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
4.借力校企合作构建交互性的教育管理反馈渠道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需要高校与社会企业形成合力,以校企联合的形式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校内与校外的双向学习基地。首先,积极邀请企业人员进入高校举办主题讲座,以社会实践视角为学生导向正确的职业规划;帮助在校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侧重点和社会实践价值。其次,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向指导教师,分别负责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从而形成从校内到校外的长效指导机制。再次,高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记录学生的在职状况、工作经历等,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牛焕琼,晋开颜,刘永宽,宴青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林业教育,,(4):75—78 51.
[2]施佳维.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48—249.
[3]许冰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2—34.
[4]高秀春.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教育理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3):27—29.
[5]李真慧.高校教育中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5):110—111.
[6]夏罗生,朱树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职教育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48—149.
[7]马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推进区域教育发展[j].中国德育,,(7):59—62.
[8]马利.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8):124 126.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十三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本文在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策,以期对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给我国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当前高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很难达到该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学院,不过更多的高校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相结合,一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班。但是,这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一)课程缺乏特色。创业涉及各种各样的行业,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该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创业的主体是人,人是具有个性的,和特点行业结合起来就更是具有独一无二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课程又需要具有自身的特色,让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所在,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能找到创新的方向。当前的课程在广泛的适用性上做的比较到位,但是在个性化和特色方面比较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实践性较差。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依然是依赖课本,学生学了一肚子理论知识,但是不消化不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研究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所使用的课本虽然也有一部分指导实践的知识,但是和现实的实践有着很大距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由于没有实践作为练习,学生整体能力都有待提高。此外,我国市场经济现在出现很多新的行业和商机。例如滴滴、美团、共性单车等,教材的内容有很大的滞后性,和时代发展相脱节,如果一味依赖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不会学到真本事,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和遭遇失败。(三)评价方式落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传统的书面考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当前高校的评价方式仍然是以书面考试为主,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方面作用羸弱,也造成了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过多的关注课本而忽略了社会实践,从而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弱,综合能力低。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的关键是要有创业意识,因此创新创业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培养学生的创业情感。通过让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创业的情感,让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成为一种爱好;其次,激发学生创业动机。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行业的分析、创业前景的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树立目标,产生创业的内驱力和积极的创业心理;再次,坚定创业信念。让学生能够真实的认识创业,认识到创业成功需要的品质意志,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为心理形式,让学生始终怀有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坚强信念。[2]2.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增加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例如b2b、共享经济、工业4.0、虚拟货币等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力求学生具有创业所需的知识,提升学生发现商机、把握商机的能力,增强资源整合的能力。同时,通过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团队管理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3.丰富学生创业知识。首先,增强感性认识。我们要认识到创业知识内涵广阔,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工商、税务等各种知识,纯粹去学理论知识的话,学习效果欠佳。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1.加强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关系,为教师、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提供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的认清当前的市场动态,激发创业兴趣;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2.建设校内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加强内部平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和创业搭好桥梁,例如可以设立校内创业科技园,校内创业基地等,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借助内部实践平台,可以以学校名义聘请专家到平台指导,组织创业大赛等,吸引大学生关注创业,增强创业实践能力和坚强信念。
总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特色,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2]陈炜.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问题简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1):99,98.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十四
在当前新型的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决策了企业的运转,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的重要性。我国与20xx 年出行的财务管理守则对我国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出了宏观的调控界定,而这也说明了国家对于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就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那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各个高校都应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制定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在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中,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善,明确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研究新型的财务管理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综合型多样化人才。
财务管理学科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种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囊括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众多种类,而财务管理学科所具备的政策性、理论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只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策略。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在财务教学体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正是对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1.综合应用型人才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
在当前很多高校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概念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了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上。但是这一目标定位在高校的具体专业学科教育过程中,已经脱离了目前教育现状。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必须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培养综合的专业技术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中。但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这一目标都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知道应用型人才的真正定位。而正是这一定位模糊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制定针对新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对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进行了制约。
2.教师定位根深蒂固,教学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讲授为主。而教师进行教课的过程中多采用教学工具都是以黑板、粉笔以及ppt幻灯片为主,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育模式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过于看重。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学习主动性,缺失积极性,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死记硬背,从而致使学生失去了针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型思想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对于实验课的开展大都处于探究阶段,没有实际应用于当前的财务管理教育体系中去。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导致我国的财务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枯燥无味,缺失专业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
针对企业的盈利、亏损、筹资以及利润的分配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多样化人才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为管理企业价值以及综合性管理企业经济。因此在财务管理职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大多招收专业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多样化人才。能够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熟练掌握并且运用,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掌握,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之前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企业财务管理职位的主要核心是要求工作人员的主要决策能力,对企业的投资以及利润划分方面进行合理的决策分配,这些方面没有设置特定的程序制度,但是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才还必须顺应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
1.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多样化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层面,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基础,因为财务管理学科涉及较广,在操作实践方面,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熟练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在专业素质这一方面,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备高效的专业知识素养。因此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应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明确,进而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重新塑造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对综合素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有全面的提升,促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分版块教学
在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备课,研究哪部分知识内容应该作为主讲知识内容,从而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章节重复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建立有规律性的特色授课节奏。从知识的上升层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具有熟练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复习的授课过程。针对教学大纲中的不同教材,可以采用板块划分的教学模式,分为基础知识、重点应用型、拓展应用型这三种板块。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必讲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述,保障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而对实际应用中会采用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以及最后的拓展型应用板块可以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酌情而定。通过板块划分式教学让学生们在财务管理的学习过程中理清学习思路,增强学习的成效。
3.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
在财务管理的教学课程中,要增设一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课程,顺应社会需求,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样化财务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在教学体系中开设实践环节来达到社会企业所要求的具体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顺应理论内容,保证两者相统一;积极开拓校外实训,与各企业取得联系,争得实践机会,从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接触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便于培养多样化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篇十五
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离不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职教育的生源往往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所接受的教育教学以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形式为主,侧重于教授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人对中职院校的观念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职教育一直属于较为“低端”的教育;其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职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导致日常教学仍然通过枯燥乏味、单一机械的教学套路来实现,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学校领导及管理层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程度不够重视,网络化管理平台相对欠缺或尚不完善,高效、便捷、准确、系统性教育管理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有效性,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贯彻、渗透和有效实践。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较为主观和片面。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接触到更丰富、具体的社会化信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择业都大有裨益。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教师构建更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如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发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体制的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管理理念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设。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情感化教育;其次,将多种教育理念变为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信息手段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职教育管理的开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覆盖来有效解决。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搜索相关的管理信息,可以将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管理机构的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将使工作更加准确、透明、全面,尤其可以为学生学籍信息的查找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库下载相关信息,也可以将学习资料有选择性地保存于个人信息账户中,便于日后巩固、复习;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采集更加鲜活、生动的素材作为实例进行课堂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宜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通过信息化平台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改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教学心得,以评价和反馈的信息为依据进行教学反思和剖析,合理引导、调节、激励教育管理工作进程。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为整个教育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有利机遇,但信息泛滥、信息误差等现实问题也给中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院校的领导、相关管理层以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不断更新教学、教育及管理观念,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学革新,强化信息化教育意识,协调统一各教育管理环节,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