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实用17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教案的编写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阅读教案范文,教师可以了解到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一
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二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三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四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与反思》摘要: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课件准备:
《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六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说一说。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结束活动。
表扬上课认真的幼儿。
教学反思: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九
活动名称:
《龙舟》。
活动目标。
1、运用揉、搓、捏、切的方法制作龙舟并能仔细刻画细节。
2、通过传统故事了解赛龙舟的由来,享受制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传统故事了解赛龙舟的由来,运用揉、搓、捏的'方法制作龙舟,享受制作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用切、压的方法刻画出龙头、龙尾的细节。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色陶泥、图片ppt。
经验准备:会简单的搓、揉、捏技巧。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知道什么节日快到了么?(端午节)。
端午节都干什么?(吃粽子、赛龙舟)。
人们在端午节时为什么会赛龙舟?
讲故事,介绍赛龙舟的由来。
2、基本部分。
1、播放ppt,请幼儿观看龙舟的图片。
通过出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布龙舟的主要外形特征,为后期创作积累视觉经验。
2、幼儿讨论龙舟各部分的组成。
小结:龙的身体是小船,龙头是船头,龙尾是船尾。
3、图片定格在陶艺龙舟图,请幼儿观察。
师:那龙头、龙尾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像是什么形状变成的?
小结:龙头像是一个弯曲的圆柱体,龙尾像是两个三角形。
4、我们该怎样表现龙头上的嘴巴、龙须、龙角和龙尾呢?
小结:运用切的技能把圆柱体一端切开一部分变成嘴巴,拱起的部分切出小口变成大龙须,用其他泥搓成细长条变成小龙须和龙角。龙尾处捏出两个三角形,将其中一个切出龙尾花纹。
5、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步骤。
6、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结束部分。
幼儿展示作品相互讲述故事。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本活动我们以绘本故事灌入始终,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通过粽子、龙舟、香包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ppt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我们桐城人们端午节有吃杏子、鸭蛋、绿豆糕、挂艾叶菖蒲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最后让孩子们品尝了粽子,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二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
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三
活动目的:
1.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端午节的各地风俗习惯。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收集端午节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手工,收集古诗等。活动过程:
一、导语。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而对外国节日却很热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全民人文素养。
这次主要围绕端午节展开一次实践活动。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过程:
1.课件出示端午节图片,让学生感受节日气氛。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课后收集关于端午节资料。
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2)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3.课件出示各地端午节风俗习惯。
(1)让学生了解各地端午节风俗,比较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了解本地端午节风俗,并结合自己每年过情景。讨论交流。
4.小组比赛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及谚语。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三、动手活动。
1.演话剧屈原。
2.学生小组比赛动手包粽子。感受节日氛围。
四、说一说这次活动的收获。
五、总结。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自己国家明间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粽叶、废纸团、画笔、画纸、剪好的香包纸、艾叶、幼儿材料、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粽子,引出课题。
2、教师,引出下一环节。
二、通过观、看课件、交流,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让幼儿重点认识粽子了解端午节。
(1)认识粽子的不同形状。
(2)认识粽叶。
(3)了解粽子的不同口味。
2.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了解其他的纪念方法。
4.端午节习俗。(看课件)。
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过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2、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师:那今年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3、教师介绍准备材料。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教师。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五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结。
三、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主持人小结。
四、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五、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六、教师总结:
看了这次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六
《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到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涌到江边去呼唤、打捞,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黄酒,希望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所伤害。因为那天刚好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都会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这个教学活动时,觉得故事情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深奥,怕引起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就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让幼儿一边看图片我一边提出相应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幼儿园端午教案幼儿园端午教案反思篇十七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
线、剪刀等。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本活动我们以绘本故事灌入始终,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通过粽子、龙舟、香包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ppt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我们桐城人们端午节有吃杏子、鸭蛋、绿豆糕、挂艾叶菖蒲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最后让孩子们品尝了粽子,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幼儿园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及反思三篇这篇文章共11272字。